文.攝/林曉盈
在台南市區,有一條路,短短一公里就串聯了三個不同時代背景下所成立的電影空間─全美戲院、台南真善美戲院、臺南特有種商行,若說這條路台南密度最高的電影藝術街,應該一點也不為過。
全美戲院
位於永福路上的全美戲院,是現在台南播放二輪電影的老戲院。1960年代名為「第一全成戲院」,多播放西洋、國片、日片等,有時也會有歌仔戲登台演出。1969年,經營權易手,改名「全美戲院」,成為首輪電影院。當時看電影為市井小民主要的娛樂活動,戲院如雨後春筍冒出,全盛時期,光是中西區的電影院就有十幾家。
由於競爭激烈,加上彩色電視問市,全美戲院在1971年轉型為二輪戲院,並且以一票看兩片、中間不清場的優惠方式,擄獲青年學子的心。而大導演李安在高中時期就是全美戲院的常客,這裡可以說是他電影的啟蒙地。
不似美式影城開放、以電子跑馬燈顯示放映時刻表的櫃台風格,全美戲院至今仍保留過去二輪戲院售票口的樣貌:客人和售票員中間隔著壓克力板,票券、錢和對話只能在小小的開口中流通,十分有趣。大門口固然張貼著上映中的電影海報,不過最吸睛的是入口處上方的浮雕─海馬及蝙蝠,象徵多子多孫與五福臨門,這是後來以復刻的方式重現戲院原本巴洛克建築的外觀裝飾。
舊時代才有的售票口至今依然被保留下來
入口處上方的海馬及蝙蝠是全美戲院的吉祥物
手繪電影看板更是全美戲院的最大特色!這是目前全台唯一堅持由老師傅手工繪製電影海報的戲院,而碩果僅存的手繪師顏振發如今已是國寶級大師,為了怕技藝失傳,全美戲院也推出手繪電影看板課程,招收對此有興趣的民眾。
顏振發親授電影手繪看板技術
台南真善美戲院
1927年動工、隔年落成的宮古座,是台南真善美戲院的前身。日治時期的宮古座,名列台南四大戲院之一(另外三家分別是戎座、世界館和大舞台),當時看戲要跪座在榻榻米米上,台灣人難以適應,因此又以諧音「艱苦坐」稱呼。日本戰敗後,1946年宮古座被國民黨的中影接收,改名延平戲院。之後又歷經拆除、改建、荒廢…等命運,終於在2017年由台南真善美戲院進駐原延平戲院樓層、2018年開幕,昔日「放電影」的光景再度回歸。
新穎舒適的真善美戲院,售票口設在一樓,一旁有電影看板手繪大師顏振發先生重現當年宮古座的作品。四樓是影廳,刻意用長板凳、燈籠、鐵馬…等老物件布置,帶領觀眾穿過時光隧道,不論是開啟對過往生活的想像,或者重溫舊時代特有的風情,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。
一樓售票口有顏振發的手繪宮古座看板
展示舊時代的膠卷放映設備
舊時代的各種商標,如今成了喚起記憶的自動開關
懷舊布置
臺南特有種商行
從真善美戲院過個馬路,不消5分鐘,即進入近幾年台南最紅的商圈─正興街。這條由西門路和海安路包夾的小路,因為迅速竄紅,成為老城市裡的新地標;落腳於此的店家有美食小吃、服飾文創…,這群勢力集結起來,號稱「正興幫」。
正興街的路擋由圖文作家徐玫怡創作,上面寫著生活中常用的簡單台語文
2015年,他們發行了一本號稱地球上視野最窄的刊物《正興聞》,關注的是這條街上發生的大小事。每週六、日封街,他們推出自己的特色路擋,希望這裡能成為友善步行者的環境。平時互助、辦活動、也一起出遊,這群十分有凝聚力的店家們,用自己的方式形塑自己想要的街區風格。
臺南特有種門口風景
臺南特有種商行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於2017年進駐,它是魏德聖導演聚集電影幕後夥伴共同打造的咖啡館。店內走懷舊風,除了提供餐飲,也設計、開發文創商品,並展現過去拍攝用的電影道具,讓民眾一窺銀幕背後的神秘。
店內布置走懷舊風
電影KANO服裝道具
裡頭展現最多的道具,當屬KANO這部電影。這是講述1931年日治時代的嘉義農林棒球,如何從一支由「日人+漢人+原住民」組成的烏合之眾,一路過關斬將,最後代表台灣打進日本甲子園的熱血勵志片。劇情裡描述奮戰到底的精神,打動人心,讓這部戲在2014年上映不久後票房突破3億元,更奪下當年金馬獎「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」及「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」兩項殊榮。一般民眾不易目睹的金馬獎座也是這裡必看的重點,四座獎盃一字排開,讓整家店金光閃閃,好不耀眼。
店裡展示四座金馬獎盃,堪稱鎮店之寶
電影控逛完這些電影文物區後,建議找家小店歇歇腿、吃吃喝喝,徹底感受台南的街區文化到底是什麼模樣。
蜷尾家雙淇淋是來到正興商圈,幾乎人手一支的散步甜食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