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家都說男孩學說話比女孩慢,所以在金桔將近兩歲時還只會講「爸爸」和「YA」時(連「媽媽」也不會),做媽媽的我一點也不緊張─因為大學同學I曾跟我說她兒子直到一歲十個月才進入「說話的爆發期」,況且金桔對大人跟他說的話幾乎都能理解,更加深我「說話只是早或晚而已」的信念。

兩歲過後,金桔在說話上仍原地踏步,媽媽我仍不灰心,因為我的另一個研究所同學E也跟我提過,她的兒子也是到了兩歲兩個月才開始會說比較多的話,於是我仍耐心等待,等待金桔某天突然一開口就是一長串完美無誤的句子。

事實證明我還等不到那天就先棄械投降了。首先是妹妹就她早療的專業提醒我金桔在語言發展上有落後的情形,於是建議讓他上幼稚園,或許同儕的刺激對他的語言會有幫助。為了確定語言遲緩這件事,我們終於決定在一月中旬帶著金桔到高醫看兒童發展聯合評估門診。評估結果當天就出來了:認知沒問題、也沒有自閉的傾向,不過語言發展上的確比他這個年紀該有的表現還要落後。

落後歸落後,重點是接下來要怎麼補救。門診結束時,醫生曾給我們一份「促進幼兒語言能力遊戲」的講義,內容是藉由遊戲的方式誘發孩子開口。只不過講義內容看似簡單,真正執行起來卻有困難在。

如果放棄講義式教法,那麼去幼稚園可不可行?對於讓金桔上幼稚園這件事,我本屬意等他滿五歲再去即可,不過若有助於他的語言發展,提前亦無妨,只是擔心他會怕生、想媽媽(還是媽媽想他?),每天去個半天或許就可以了─這是我的打算。對比我的想法,Daniel對此卻是千百個不願意,說是擔心金桔因為還不會開口表達,怕他被其他的小朋友欺負;此外,相較於去上幼稚園,他更傾向由家長擔任陪伴練習的工作─因為他認為此時是金桔最需要媽媽的時候,而不是把這個重責大任交給不了解他的老師及同學…。為了這個歧見,我們溝通許久,最後終於達成由媽媽陪伴金桔練習開口的協議。

不靠講義也不上幼稚園,媽媽要怎麼達成任務?事實上兒童門診結束後,高醫的醫生除了給我們講義外,還給了另一個建議─那就是去上「語言發展遲緩兒童親子溝通訓練課程」,上課地點一樣在高醫,不過是在高雄醫學大學裡面,而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,老師則是高醫心理系的老師,上課時間安排在每星期三下午,進行為時一個半小時的課程。

和高醫心理系的老師連絡過後我們就決定去上課了。不過就在上課的前一天(1/18)下午我們母子三人照例外出放風,途中休息時我試圖教金桔一些人際稱謂的發音,如(阿)姨、(阿)舅,結果出乎意料的是金桔居然發音正確無誤,讓做媽媽的開心不已。

第一次上課 1月19日

老師先試著讓金桔熟悉環境,然後再伺機和他互動。由於上課的地方提供了許多兒童喜歡的玩具,如大型可開汽車、扮家家酒的鍋碗瓢盆水果蔬菜、玩偶等,減緩了金桔對陌生人/環境的不安,特別是扮家家酒的道具是現階段他最熱中的遊戲,因此就算和老師不熟,他也能夠自得其樂。當然這當中還是會穿插媽媽和金桔的互動,好讓老師藉此觀察我們親子互動中存在的盲點,以及怎麼做可以更好、進而去誘發孩子開口。課程最後,老師給了本手冊,裡頭提供一些實際的方法去抓住孩子的注意力、啟發孩子的溝通潛能、營造有利的溝通環境、幫助孩子說出新的詞彙,最重要的是要勤做記錄,把每天家長和孩子溝通時孩子表現出最佳的十個反應記錄下來,循著軌跡,慢慢就能發現孩子語言發展上的變化。

回去之後我做了兩天(1/21、1/25)的記錄,但其實是上完課後一星期內我和金桔之間斷斷續續的溝通行為記錄,嚴格說起來是將七天內的溝通行為「濃縮」成兩天的記錄。

這些記錄裡,若由金桔挑起溝通主動權,多半是有事找媽媽幫忙,或者是指/拿著某些他感興趣的事物秀給媽媽看,前者的例子如:金桔拿壞掉了的CD包給媽媽看(請求修理)、金桔翻開歌本的某一頁給媽媽看(請媽媽播放該首歌),後者的例子如:玩扮家家酒時,金桔會拿湯匙和叉子秀給媽媽看。另一方面若由媽媽主動,則多半是為了教導發音,或者只是日常事務進行中發生的對話而已,前者的例子有:媽媽刻意問金桔「誰最愛吃水果?」,目的在讓他回答自己的名字(此時他已經會說自己的名字),後者的例子:吃完飯後媽媽問金桔「有沒有吃飽?」,還不會說「有」的他此時會用點頭示意。

受之前金桔很快學會說人際關係中稱謂的鼓舞,此後我們開始固定在每天早上抽出一段時間進行「說話練習」。方法是媽媽先將金桔熟悉的親戚照片存在電腦上,然後再一張一張進行「臉孔─稱謂」的配對。由於金桔在認知上沒有問題,所以對於誰是誰都很清楚,加上他的彷說意願很高,媽媽只要說出正確的稱謂金桔就很快能跟上;不過受限於能力,兩個字的稱謂(如:阿公)他只能說出一個字的單字(如:公),還有某些發音(如:ㄇ或ㄌ開頭的字)他也發不出來,造成之後他在說這些字詞時,發音都會變形(如:ㄇㄚ會說成ㄚ),以致如果不是常說的單字,媽媽常常會有聽沒有懂。


第二次上課 1月26日

第二次上課一開始,老師就檢查作業,對於我只有兩頁的記錄老師委婉勸說,希望我下次努力多寫一點。上課過程仍以老師和金桔「遊戲」為主,不過這當中老師會示範一些「有效的」互動技巧,例如:老師先拿金桔喜歡的玩具引起他的興趣,之後便故意吊他胃口,好讓他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身上,以利後面誘導他開口。

回家後,在和金桔互動時(特別是教新單字的時候),我會盡量follow老師提醒我注意的地方及手冊上提及的示範技巧。例如我們的互動情境中有很多時候是他拿著喜歡/感興趣的東西給我看,等確定我看到了之後(通常我會將他手中的物品名稱說出來,讓他知道那是什麼)他會繼續做自己的事。在這之前,上述過程發生時有時我們並沒有眼神的接觸,以致於金桔只能藉由耳朵聽到的聲音去揣摩正確發音,而沒有我的嘴形輔助;不過自從上過課後我調整做法,盡量讓他和我在四目相交時才告訴他事物的名稱。

由於距離下一次上課中間跨了個農曆新年,於是金桔有更多「實戰」機會好好練習之前學會的人際稱謂,只不過等真正見到久違的阿公、阿媽、阿姨、阿丈…,他反倒害羞起來,一個字也吐不出來。不過那也這只是剛開始,混久了,和親人之間的熟悉感就又回來了。

農曆新年的到來讓金桔在語言上收穫不少。平常在家,和金桔對話最多的就是媽媽,而生活習慣、作息也都很固定;現在長假一放,姑姑、舅舅、阿姨…全都齊聚一堂,不同的人、不同的情境帶給他不同的刺激(例如他現在會數一到十,就是在過年期間一點一滴學的),就算還不能一開口就一長串,至少在聽力上是個訓練。另外一個跟語言有關的小發現,就是金桔突然對我們在阿公家的房間裡貼了好多個「囍」字剪紙感興趣(這是我們結婚時貼的,到現在都還沒撕下),自從媽媽跟他講過一次「囍」的發音後,之後只要我們待在房間,他就會指著「囍」字「ㄒ一ˇ」啊「ㄒ一ˇ」的說個不停。

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,我們的說話教學/練習每天都在上演,素材來源很多,從家家酒來的、繪本裡看到的、歌曲裡的歌詞都有,地點從家裡的客廳、浴室到外面的公園、超市…,反正只要有可能產生對話,我們的練習就可能發生,隨時隨地、無時無刻。一直到第三次上課前,金桔在說話上進步到可以說兩個字的單字,但都是疊字(如:包包)。


第三次上課 2月16日

為什麼金桔的開口時程比一般孩子慢?我曾這麼問自己。是因為之前我每次教他「媽媽」卻得不到反饋,於是放棄教他說話這件事所導致的結果嗎(我以為孩子可以從生活對話中自然而然學會說話)?還是早產兒(35W1D)的身份讓它成為這個結果的因?我自問自答。不過不管原因如何,我們已經走在回歸正軌的道路上了。

相隔一個月再去上課,金桔表現得很高興─當然他高興的不是可以見到好久不見的老師,而是可以開到家裡所沒有的大型汽車玩具;而老師也很高興─因為今天金桔一見到老師就開口說:「伯好、姨好」(意即阿伯好、阿姨好,阿姨為老師助理。這句話我們在來之前就演練過),讓老師龍心大喜,還直呼金桔進步很多!至於我呢?我高興嗎?

來高醫上課,我的心情談不上高不高興,而是多一點的擔心和矛盾。我和金桔在高醫,代表此時此刻的二寶待在托嬰中心(上課時實在不適合帶另一個孩子在身邊),我擔心鮮少離開媽媽的他會適應不良、會焦慮、會哭鬧,雖然我的擔心可能是多餘的;矛盾的是從老師和金桔的互動過程中,我認為可以學到的技巧不多,因為孩子的進步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累積而來,而上課只是老師給予方法提點以及心得討論,如果這樣的話,繼續上下去的意義不大,可是話說回來,來上課反而有點像驗收成果,由老師來評斷金桔過去一個月來的努力是否足夠。所以到底要不要繼續來上課,媽媽陷入苦思。


這次上課,我帶了一本金桔喜愛的繪本以備不時之需,不過真正上場時卻仍不敵汽車玩具,以致無法喚回他的注意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金桔今天玩開車遊戲時發現汽車上有個加油蓋,這是之前他不曾注意到的,老師提醒我多為生活注入新意,如此金桔在語言學習上才能常保興致。除了汽車玩具外,今天的他還迷上手搖鈴,老師試圖換道具轉移他對手搖鈴的注意力,但他怎麼樣都不肯放下,老師只好捨命陪公子,讓鈴噹聲在教室裡響個不停。

第三次上課回去後,我們的溝通情境依然不脫讀繪本、看影片、唱遊、外出購物、公園玩耍…等,進行這些活動時也不忘語言教學,不過媽媽我更徹底執行一個小方法,那就是家長訓練手冊中提到的「提示─示範」技巧,我戲稱它為「克漏字」問答。它的方法就是『由大人提出問題或不完整的語句,再讓孩子回答。在「提示─示範」時,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思,而不只是彷說別人說的話;這個方法的目的在建立大人和孩子間一來一往輪流說話的習慣,更可以建立延伸式的對話』(以上摘自家長訓練手冊)。

舉個我帶金桔到美術館聽胖叔叔說故事的例子來說。當天早上我們先搭「計程車」到美術館,之後聽「胖叔叔」說「故事」,當胖叔叔以飛快的速度將故事說完後,換某唱片製作人進行專輯新歌帶動唱,過程中有「唱歌」教學、還有跳舞。當天活動結束後,我利用空檔和金桔一起回顧早上發生的事。講述過程中我會問他問題,而這些問題的答案(即引號中的詞)就是我想教他的單字,當他學會這個單字後我會再重覆一次剛剛的問題,這時他就能一分不差的完全答對了。一天中若累積了好幾段這樣的「克漏字」問答,慢慢地兩人間就能串起較長的對話,當然孩子會說的字彙量愈來愈多。

這段期間,他主動用語言表達的頻率愈來愈多(如:看到升降電梯時會用手指著,然後說:「梯」),之後更進一步蹦出兩個字的單字(如:蘋果)。兩個字的單字愈學愈快後,接下來我開始加長單字的長度到三個字(如:不客氣」),詞性上也慢慢帶入形容詞(如:黑黑的)。

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注意到當我們之間不刻意進行語教學時,金桔會自言自語一些他最近正感興趣/學過的單字;更奇妙的是,我開始陸續聽到一些我沒教過的單字從他嘴裡吐出來─而那些單字正是上一分鐘我們對話中不經意脫口而出的部分。面對這一切的種種,媽媽我又驚又喜。


第四次上課 3月16日

我們進教室時老師還沒到,倒是助理已經在裡頭了,我讓金桔先跟阿姨打招呼,再把我們過去一個月內經常練習的對話喬段(如:數數)搬出來,當成表演般展現,我要金桔享受說話帶來的成就感,讓這種感覺成為他再進步的驅力。助理的不吝讚美果然如我所料,此時老師也進教室,聽到金桔「有問必答」的「演出」也十分驚訝,認為他進步很多。

後來在討論作業時,我把對金桔的語言觀察跟老師報告:一是金桔開始主動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愈來愈多,例如自從他學會講「捷運」和「巨蛋」這兩個字之後,接下來的日子,他每天開口閉口就是「捷運」、「巨蛋」說個不停,意思是要爸爸媽媽帶他去坐捷運,而坐捷運這件事竟意外成為他表現良好時的獎賞之一;另一個現象則是他開始說一些媽媽不刻意教他的詞彙,也就是他已經能夠從我們的日常對話中「擷取」他感興的詞語加以覆誦、學習,例如某日午睡前,習慣陪他一起睡覺的玩偶豆豆不在床上,媽媽說要去隔壁房間幫他拿,要他先乖乖躺好,結果只聽到他一直重覆「隔壁」、「隔壁」─這兩個現象是過去一個月來不曾發生過的事。

老師邊聽我說邊翻閱我的觀察記錄,之後下了一個結論:以後你們可以不用來了,因為這些跡象代表金桔在語言發展上已經和一般小朋友一樣了。「媽媽,看到金桔有這樣的表現,以後妳應該不會再擔心了吧!」老師問我。老實說,我還是有點擔心,擔心以後再不用到老師這兒報到,那麼誰來告訴我金桔在語言的道路上有沒有又走偏呢?不過事後證明是我想太多,因為自從再也不用去上課後,他在語言上的表現每天都給我很大的驚喜,例如3/24吃中餐的時候,桌上擺著一碗飯和一碗湯,習慣性地我們會一邊聽歌一邊用餐。等到用餐快結束時,金桔開始自言自語:「好吃!好吃!」,突然他指著快見底的飯碗說:「好吃!」、指著用來盛湯的碗說:「好喝!」,指著CD Player說:「好聽!」,我想他是徹底明白這些字詞的用法了。所以我想關於說話這件事,我是真的不用再做無謂的擔心了吧!

金桔,歡迎進入說話的世界!很高興終於聽你開口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ppos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