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同住在台北的人常把陽明山當成自家的後花園,三峽對我來說有如「行灶腳」般地近,彷彿穿個短褲、趿個拖鞋、不消幾步路就可以到達似的;再加上今年已邁入第四個年頭的藍染節正好在此時登場,再怎麼懶惰的人,說什麼都應該在家有喜事的時候捧個人場跟著熱熱鬧鬧一番的,於是乎後院的ㄌㄢˇㄌㄢˇ節在蘇小菲的行程裡就此定案。

今年的三峽藍染節從八月初一直持續到九月中,活動有學術性的藍染文化國際研討會,也有趣味十足的藍染DIY,還有藍染服裝秀、藍染套餐、藍染市集…藍染這、藍染那的,沒什麼學術氣息的我,只想瞧瞧人家到底是怎麼把一條條白淨淨的布變成賞心悅目的作品,再順便體驗親手做染巾的新鮮感,因此其餘的藍染節目就暫且不多加考慮。

陽光毒辣的午后最適合待在家裡吹冷氣、睡午覺,於是長福橋上的人就顯得稀稀落落,而祖師廟前的遊客也只有小貓幾隻。少了人擠人的街道,心境也變得開闊起來,撐著傘信步走著,倒也覺得十分愜意。

藍染作品的展出地點選在三峽鎮歷史文物館,而藍染的那種藍其實並非我們一般日常所見的藍(如天空的淡藍或是運動褲常見的深藍或寶藍),而是那種看過之後讓人印象深刻卻又說不出確切形容詞的藍,若一定要說出一種顏色來形容,那詞窮的我大概只能勉強擠出「靛藍」這個語彙,而隔天造訪ㄌㄢˇㄌㄢˇ節的潔小卡對這種藍的形容倒是回答的很妙,她說這種藍好像只有在喪禮中見過!

文物館的一樓陳列著的是得獎的、精緻的、具有美感的藍染作品,功能以實用的錢包、披肩、抱枕…居多,圖案則是各有巧思、不一而足。它們安安靜靜的躺在玻璃櫥窗裡,看得懂的蘇小菲就停下腳步多瞧兩眼、看不懂的也只能很努力地卻又一無所穫的從它們面前黯然經過。然而文物館的二樓其實才是我逗留最久的地方,它所展示的是三峽的人文、史蹟和文物。

歷史訴說三峽之所以會和藍染掛鉤不是憑空而來的,那是因為三峽一帶生長能製成染料的菁樹(俗稱大菁),加上染布的六大步驟(註)裡,三峽溪成了漂洗與晾曬的最佳場所,於是在清朝,三峽成為北台灣最重要的染業中心之一,街頭染坊林立,染布大量銷往臨近的廈門、漳州、福州…等地;直到光緒年起,歐洲使用人工合成染料銷往我國…日本統治台灣的中晚期,在西服與和服傳入的影響下,三峽的染布業才宣告沒落。

坪數不大的歷史文物館裡往事歷歷說著三峽的古往今來,不只是染布,舉凡茶葉、採礦、樟腦油等,都曾讓三峽聲名大噪!意外地,蘇小菲在那兒知道自己現在住的地方,原來在乾隆初期是客家人鍾姓先來植柑成園,而後才由安溪人陳、林、王姓等移來與之爭地,原居於此之客家人乃出走中壢。

出了文物館,拐個彎便到了販售紀念品與教導藍染DIY的「三角湧文化協進會」。好不容易才細細逛完也打定主意買個什麼紀念品回去,結帳時才東摸摸、西找找的發現錢包不見了,後來才又想起出門前彷彿還瞥見錢包放在桌上,打電話回家確認的結果,果然是粗心大意的蘇小菲!於是後面的藍染DIY、李梅樹紀念館、金牛角麵包…也都跟著一起泡湯。人家說的是「有理走遍天下,無理寸步難行」,偏偏蘇小菲這會兒體會到的是「沒錢萬萬不行」!

藍染DIY不成,看別人做總行了吧?!教室外擺著一缸缸的染料,教室內則進行染布圖案的設計─要有花、星星、圓圈圈圖案的,就用木片夾著;至於想做出不規則變化的,就得先將布揉成團、再用橡皮筋綁起來。圖案底定後,先將布用水打溼、擰乾,接著拿到染缸裡邊浸泡邊搓揉。歷時數分鐘之後,將布取出染缸使之與空氣接觸進行氧化,再進染缸浸泡、搓揉一次後便可「起鍋」,擰乾後晾曬。現場玩藍染DIY的人不多,所以也沒有人聲鼎沸的嘈雜,充斥著的反倒是做中學、學中做的氣氛,「老師…」長與「老師…」短的求救聲點綴其中。

陽光下隨風飛揚的藍巾沒有一條是自己動手做的,我的心中的確是有那麼點小遺憾,但不知怎的,內心卻有一種淡淡的、微甜的笑泛在嘴角、浮上心頭─因為蘇小菲知道即使今天玩不成藍染DIY,明天一定會有一條屬於她的藍巾在同一個地方享受日照吹風!誰叫2005三峽ㄌㄢˇㄌㄢˇ節就在她家後院嘛~

註:染步的六大步驟為一、「煮」:打底;二、「浸」:上下翻動攪拌,使布均勻上色;三、「滌」:用溪水將多餘染料洗去;四、「曬」:兩人將布各拉一邊、抖一抖,用陽光曝曬;五、「繃」:曬乾的布由繃布機捲架上軸,使布在壓輾時不致鬆脫;六、「碾」:將捲好的布放入踏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ippos77 的頭像
    hippos77

    我寫,故我在

    hippos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